與強國人去旅行(三)

cc via Flickr user photographerglen

cc via Flickr user photographerglen

上回講到,自我介紹正式開始,而小弟亦以光速完成了自己的職責。
或許有不少朋友會對本人的自我介紹感興趣,但內容也不過就是很乏味地說說自己的名字、從香港來、交略交代自己是交換生、在 UPENN 讀了一個學期之類,沒趣得很。

時值五月,是為不少美國大學剛完成學年的日子,也是畢業禮舉行的時節。
是故,我們這個旅行團中,有不少也是剛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帶着他們剛看完畢業典禮的父母們去四處遊玩。
這些留學生的自我介紹大都跟我差不多,也是說說家鄉、科目、大學之類。
而當每一個留學生代表都說完之後,導遊先生都總要在後面加一大串 Congratulations、很厲害一大堆門面語句,還要叫我們拍掌鼓勵,實在令人哭笑不得。

一直也沒甚麼特別,直到一個剛畢業的碩士生。
一如之前的留學生,他也交代了自己的背景,說剛讀完一個私立大學的工程學碩士學位(忘掉了是甚麼工程專業了,應是聽到名字都不知道究竟幹些甚麼的那一種)。
就在我準備依導遊的指示拍掌恭賀他畢業並恭送他返回座位之時,他突然用英文說了以下一段:

Hereby I would like to advertise for my school, it is a small private school but it is really really good, especially in the engineering area!

我聽着這番話,一臉尷尬、但亦同時忍俊不禁。
何以如此?
因為他的學校也是在賓夕法尼亞洲 (Pennsylvania) 呀。
那到底是宣傳,還是示威?
現今世代,還真的有人如此硬銷自己學校的嗎?
就算我對學校有很大的歸屬感,只是區區一個學生而已,大概不必對着一群陌生人如此宣傳吧。
實在不解。

 

接下來是從東南亞來的旅客。
看得出那位自我介紹的女士一臉尷尬,短短說了兩句便想了事。
但邪惡的導遊竟還要纏着這位旅客不放,不僅為她做普通話翻譯、還要人家介紹一大堆東南亞的名勝方肯罷休。
天呀,人家付了錢來還要娛樂你嗎?
這個導遊到底是想要怎樣呀?

然後,我發現我錯了。
原來是真有娛樂提供的。

 

娛樂提供者是美國本地人、大叔一個,住在洛杉磯荷里活。
他走到咪前,沒說甚麼,反倒拿起了他的手機。
到底他想幹甚麼呢?玩自拍嗎?
不,原來他是要跟大家分享自己創作、自彈自唱的歌曲。

恕我直言,聽過之後對那曲完全沒有印象,只記得它好像不斷在重覆某一句句子。
加上這位大叔有點五音不全,我跟旅伴們只好互相對望,強忍着快要爆發出來的笑聲。

而在這個時候,導遊先生還要在後面手舞足蹈打着拍子,不斷說着 Marvelous、Fantastic,實在不得不佩服他敬業樂業。
他還提議要那位先生把 Youtube Link 發給每一個團友再在車上的電視播放……
這,也未免太熱心了吧?

天呀,可以放過我嗎?

到底我參加了一個怎樣的旅行團呀?

與強國人去旅行(二)

cc via Flickr user Neil Crosby

cc via Flickr user Neil Crosby

承上文,我跟朋友們一行三人展開了這個八天七夜、讓人啼笑皆非的旅行。

旅行團的第一天基本上無甚行程可言,因要從位處加州的洛杉磯,經內華達州、亞利桑那州,一直趕到到位處猶他州的小城 Richfield,車程已需九個小時,中途還要停一下休息站供團友吃飯放水之類,已不剩甚麼餘暇。
趕路趕路,你大概會以為第一天的旅程應不會有甚麼值得記下吧?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午飯過後,正當團友們都飯氣攻心嘗試小睡片刻之時,導遊先生突然提出了一個建議,把我嚇了一大跳。
他說:「我地將會一齊渡過一個星期,不如大家都自我介紹互相認識下丫。」

你冇睇錯,係:自.我.介.紹。

嘩!呢一樣咁 Old School 嘅嘢,真係諗唔出幾多百萬年無做過。
呢個都唔係重點,個問題係點解要迫我要喺一班我無興趣識嘅人面前介紹自己先?
你話我知,點解要迫我陪你癲先?
真係完全唔理解呢個究竟係咩玩法。

當我同我旅伴聽到呢個消息,除左 O 嘴之外真係唔知仲可以有咩反應。
不過,佢地只係愕左一愕,然後就好安然咁繼續昏睡。
點解?
因為導遊只係要求每個「家庭」(他喜歡把每個參團單位視作一個家庭)派出一位代表去自我介紹,而佢地就好齊心咁用奸狡的眼神望住我然後推我落火坑。
你話,呢啲人係咪好冇義氣丫?

距離自我介紹開始仲有一段時間。
我就一直喺到度稿,思考究竟點先可以用最精簡的言辭完成任務,同時避免尷尬太耐。

諗下諗下,行刑的時刻終於來臨。
由於本家庭的座位較前,所以好快就輪到我,免卻等候的痛苦。
由於前面的團友們都說得頗為簡短,我也就仿傚他們,以九秒九的速度把自己和旅伴們的名字、來自香港、是交換生之類的資料說了一遍,然後為照顧不同國籍團友的需要雙語廣播了一下(其實是我忍受不了導遊的爛英語),光速地完事。

原以為之後的自我介紹都會像我如此簡短,畢竟我覺得大家也應想避免尷尬吧。
但是,我又錯了。

好戲在後頭。

(對唔住,我又吊大家癮了。)

與強國人去旅行(一)

cc via Flickr user afagen

cc via Flickr user afagen

先戴頭盔:
一、很久沒寫文章,從美國交流回來一直不太習慣香港的緊迫生活節奏,總是提不起勁做甚麼寫情,包括寫文。但卻又總覺得要為交流生活寫下一些甚麼,但又自知暫無能力去寫一些太沉重,所以決定先由一些趣事談起,嘗試重拾寫作的觸覺。
二、文章如此取題,並不是要貶低誰,也並不是要定型些甚麼,只是同團的香港團友暗地裡這樣稱呼這些團友們,順理成章就以此作文題了。

認識我的朋友也應該知道我早幾個月在美國當交換生。
而當交換生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將學業成績完全置之不理,然後瘋狂地去旅遊、遊玩,如是者放縱一個學期、甚至一整年。

我在東岸的學校當交換生。
本着如無意外數年內也應不會再到美國的精神,我決定在學期結束後飛到西岸,把那邊的景點都玩一遍才打道回府。
但,問題便出現了,美國地大物博,景點都極為分散,不駕車是很難在短時間內把它們都遊遍的。
我們幾個書生,當然就沒有駕照,更負擔不起租車的高昂費用(在美國未滿二十一租車費用可是貴很多的)。

那可以怎辦呢?
別擔心,世上還有一種叫「旅行團」的東西。
本來我們這些喜歡自由的年輕人對於限時限刻的旅行團就無甚麼好感,但時間緊迫加上價錢的誘因(買二送一,係買二送一!),也就逼於無奈地報了名。

要注意的是,能讓你在緊迫的時間內遊遍西岸的主要景點,惟有「中國團」才能滿足你的需要。
如我們所參加的那一個旅行團,八日之內遊覽黃石公園、總統山、大峽谷、鹽湖城、拉斯維加斯,在外地旅客眼中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不少西方旅行團單在黃石公園已安排三四日給旅客參觀呢。

這些中國團,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到西岸遊玩的內地朋友,亦有不少在當地居住的華僑參加,當然亦會吸引到我們這些窮學生。
我們今次參加的這個旅行團,理所當然地以內地朋友為主,亦有一些在美國的留學生跟交換生。
當然,這些學生都是說普通話的。而說廣東話的,就只有我們一行三人,跟一對從香港來旅遊的夫婦。
值得一提的是,團友之中還有來自東南亞的團友跟住在洛杉磯的美國人,明顯地,他們是只懂英語的。
正因為有這些說英語的團友,導遊就必須不斷作普通話、英語廣播。

而導遊的英語,基本上都是辭不達意的。他往往在說了一大堆普通話以後,竭力嘗試把他剛才所說的都翻譯成英語,但總是失敗,最後只好支支吾吾地含混過去。
所以,我總是搞不清楚,這些外地團友到底是被騙還是怎樣,才跑來參加這樣的旅行團。
只能夠為他們可憐就是了。

就這樣,這架載了五十一人的五十座旅遊巴,展開了八天的旅程。(全車滿座,導遊是沒有位子的,只能席地而坐。)
而我跟朋友們都沒想到,這架旅遊巴竟成了旅行團的最大景點,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景點。

留美隨想錄(一):快樂地圖

Happiness is a choice.

Happiness is a choice.

來到美國,在街上碰見黑人是平常不過的事。
對於我們這種在黃種人堆中生活了十多年的井底蛙來說,這自然是一片簇新的城市風景。

出發來交流前,有人曾經警告過我,千萬不要誤闖進黑人的區域,因為那裡總是與罪惡、暴力扯上關係。
更甚至曾有人叫我要跟「黑鬼」保持距離,免得被他們「搞」。
聽到這種言論總覺得很好笑,平白無事何要會被他們搞呢?何以又一定要是「黑鬼」才能搞你呢?難道「鬼仔」又不會嗎?
這一種定型、這一種歧視,到底從何而來?

朋友的室友恰巧是黑人,也是交換生,來自博茨瓦納(我很懷疑有多少香港人聽過這個國家或知道它到底在哪)。
可憐的是,本學期來這裡交流的學生就只他一個來自非洲大陸,孤單的他有時就只好跟着我們這些「香港幫」隨處去玩。

和他去玩,有時我會覺得有點尷尬,因為他的反應總是很大。
看見動物擺出有趣的姿勢,他會嘻嘻哈哈地大笑出黎;走進藝術館覺得沉悶,他又會大聲地打着呵欠。
他又會像小朋友般,提議我們擺些很奇怪的姿勢、拍這拍那。
換着是我們中國人,大概早已連聲在說:「失禮、失禮」。

何以我們會為別人為着簡單的事情展露情感而感到奇怪呢?
這難道不是正常不過的事情嗎?
是我們太內歛嗎?還是我們早已被教曉不輕易將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出來?

其實快樂,真的可以很簡單。
只在乎你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