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有點傷感

黃子華作為把「棟篤笑」引進香港的第一人,近年的搞笑技術已爐火純青,說是香港棟篤笑之神也絕不為過。更有網友戲稱,子華的每一次棟篤笑的是「佈道會」,而我們,則都成了子華的信徒。

說來慚愧,一直以來也只在 Youtube 「煲」子華的棟篤笑(說「煲」是絕不為過的,我及身邊很多朋友都是每個棟篤笑也看了四五次),直至最近才有機會現場觀賞子華的風采。

近年很多兿人也會辦棟篤笑,如林海峰、卓韻芝、森美等,大家亦很自然地會拿他們與子華比較,然後得出如此結論:「子華比他們實在好太多了。」
可是我總覺得,這樣的比較不太公平,因為子華的棟篤笑跟他們的,其實是兩回事。
黃子華棟篤笑,從來也只此一家。

要惹人發笑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是一種出乎意料、可以是荒謬的悲哀,也可以是環境與行為的屬性反差,等等等等。
很多棟篤笑也會談及性、粗口、屎尿屁之類的東西,就因為這類大家平常不會說的題材總是最容易令人發笑。
但黃子華棟篤笑,絕對不止於此。

黃子華棟篤笑引人入勝,在於其對香港人心理的掌握,點中了我們習以為常的事中隱含的荒謬之處、挑戰權威、說出了很多平時我們都不敢說的話。
就算你不是黃子華的信徒,你也定必看過其「Number 降」(對瘋狂股市的嘲諷)、「馬迷八號」(打工仔心理)、「個樣夠抽象」之類的片段。
我還記得,在九七年《秋前算帳》中,他已經拿出了當年支援八九學運的廣告出來,幽了梁振英、曾鈺成等人一默。
這,可比主流傳媒早了十年有多。

重看以上所說的這些經典片段,總會佩服子華的洞見和前瞻性。
然而,既又會慨嘆何以黃子華十多年前拿來嘲諷的東西,在十多年後的今天竟會在此彈丸之地重覆上演。
或許現實,才是最大的一個棟篤笑吧。

黃子華的笑話,未必會令你捧腹大笑,卻總會刺中你心,讓你對悲哀的現實、荒謬的人生,有更深的體會。

如果要用一句說話概括看完《洗燥》後的感覺,我會引用《一路向西》男主角回港時對火車服務員說的一句:

可以了謝謝。只是,有點傷感。

 

P.S. 關於搞笑之道,倒可以參考黃洋達兩年前的一集網台節目《笑死朕:朕的搞笑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