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上莊會死?

開學,各大院會、系會、學會的傾莊活動也接二連三地展開。

新學制下,本年新生特多,身邊當組爸媽的朋友,大概都被新鮮人問過邊枝莊好、上莊辛唔辛苦之類的問題。
就連我這個不當組爸媽的人,也曾不止一次被問上述問題,可見不少人都覺得上莊是大學生活很重要的一部份。

更甚者,我曾聽過有新生戰戰兢兢的跟我說:「唔上莊會唔會畀人覺得我好頹?」
天呀,要不是時間所限,我必定給他來一課「大學修業指導」,力陳大學生活的不同選擇。

大學生活是否頹廢,完全取決於你個人的態度。
即使你上了莊,如果你選擇「摺埋」、不理莊務,難道又不是另一種頹嗎?

不上莊,一定是頹嗎?
用空餘時間去看點閒書、增進自己各方面的知識,這很頹嗎?
鍛鍊身體行山游泳打波,難道又是頹?

大學生活選擇很多,不是非此即彼。
隨波逐流,人人都可以。
但大學生活是否過得精彩,其實取決於你有沒有選擇自己喜歡的路。

每個人都總有自己的位置、也總有適合自己的東西。
既然不合,又何必勉為其難?
最後,痛苦的只會是自己。

一句到尾,有時你只不過在介意着別人的目光吧。

當異類,的確需要一點勇氣。
但我相信,你會喜歡的。

關於上莊,小弟年前已曾書寫,請按此參閱。

組爸媽的哲學

合指一算,原來已經兩年沒當過組爸了。
坦白說,我倒是很喜歡當組爸的。

組爸組媽有很多種。
有些會對組仔組女關懷備至、噓寒問暖;有些很會搞氣氛,希望組仔組女能夠盡快混熟。
而我,是堅持要組仔女學到點東西才肯罷休的那種人。

中學時代,總是會扭盡六壬設計不同的活動給參加者。
解謎、演講、砌模型、煮飯,對不可能樣樣皆精的組仔組女來說其實是一大考驗。
遇到難題,組仔組女就很自然會向組爸媽求助。
這時候,不少好心的組爸媽便會走出來幫他們一步步完成任務,免得他們走冤枉路。
至於我,則喜歡坐在一旁袖手旁觀、冷笑三聲。

你或許會覺得我懶惰、或許會覺得我冷血,但你牽着組仔女的手一步一步教他們做事,他們真的學到甚麼嗎?
結果就是任務完成、大家高興,卻甚麼也學不了。
我一直認為,只有讓他們「撞板」、嘗試一下甚麼叫失敗,才能使他們刻骨銘心的知道自己錯了些甚麼。
這,才是最重要。

是故,我一直以來都很重視 Debriefing 的環節。
沒有 Debriefing ,跟「玩完就算」基本上沒甚麼大分別。
要令組仔組女知道為何要安排這個活動、檢討自己的得失,一個賽後分析、討論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可惜,現在會做這件事的人已經很少,懂得做、得做好的人更少。
結果一切淪為純粹玩樂,糟蹋搞手的一番心血,何其可悲?

別人總是進了大學才會當組爸組媽(或曰獸父獸母),我卻在中學時代帶了三四十個組仔組女以後,轉身離開、「收山唔撈」。
選擇如此,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空間做到以上所述。

純粹的吃喝玩樂、就算讓你跟組仔組女打成一片,但又真的有意思嗎?
那又是大家搞活動的原意嗎?

組爸組媽,其實是可以做到很多東西的,只差在你選擇怎樣去做。
送給師弟、也給後來者。

無語之城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很喜歡坐紅 Van,除了可享受其速度快感、高速直達家門以外,或許亦是因為我很享受高呼「有落」的那一剎快感。

跟巴士、地鐵不同,小巴上沒有報站器,你必須要留意路況,然後在適當時間高呼「有落」,不得太早不得太遲,時間要掌握得剛剛好。
每一次能夠精準地搶在別人之前嗌「有落」,總是令我有成功的快感。

然後,司機或許會揚手作實、又或許會告訴你「過埋盞燈先可以畀你落」讓司機能在適當位置給你下車。
有時司機甚至會加插兩句「小心呀」、「睇車」。
整件事情,很人性化、很互動。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我們越來越少在途上聽到「轉彎丫唔該」、「前面有落」,取而代之的是冷漠無情的機械聲,那些所謂「落車鐘」的聲音。

突然間,旅途上多了一份隔膜,少了一份感情、一份人情味。

現代世界,好像再不需要說甚麼話。

不必面對面說話、不必談電話,來個 WhatsApp、Facebook Chat 就好了。
在鍵盤前面,我們都好像如魚得水、天南地北無所不談。
回歸現實世界,卻是啞口無言,這是多麼的諷刺。

坐小巴按鐘好了,甚麼也不用說。
買東西就到超級市場,選完過機再付鈔,甚麼也不用說。
或許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日常生活之中,真的甚麼也不用再說。

無語之城,其實真的很可怕。

你,還懂得說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