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十年:英華的光榮年代?(一)


無可否認,我仍經常把英華掛在嘴邊。
沒辦法。這個地方,真的給了我太多。

最後,我還是把該已與我無甚關係的學生會選舉片段看了一遍。
史上首次於有競爭情況下全數當選的內閣 Fervency,在其上載於 Facebook 的內閣簡介上載有以下的一段:

本年度學校將由新校長帶領,加上我閣八子全屬首屆「一條龍學制」的英華仔。由於來年將會面臨歷史性的改變;有見及此,我們更有責任領導全校師生於新學年開創先河,於校內校外有更上一層樓的表現。與此同時,英華薪火相傳的精神亦從不被遺忘,因而我們以培育新一代領袖英才為己任,務求叫他們將來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之時能擔當重任。來年我們將給予初中同學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讓他們有更早有機會接觸學生會,發掘他們的潛能所在。

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52954784795541&set=a.152954668128886.35218.137141656376854&type=1&permPage=1

誠然,處身新學制的洪流之下、加上「一條龍學制」的影響越發顯見,這對於仍在進行「大換班」的英華來說,確實是危機四伏。稍一不慎,或許就會應驗某老師當年的一句戲言:「二百週年光榮咁摺左去咯。」
Fervency 縱然籠統地道出了英華所面臨的重大改變,但可惜他們並沒深入探究學校所存在的真正問題,更遑論提出解決方法,真正「領導全校師生於新學年開創先河」。

令筆者感到可悲的是,於上學年李志華前校長宣佈即將離任後,全校上下縱議論紛紛,但一直並無認真、有系統地就新校長的人選、條件等作討論。難道英華仔都不關心帶領自己、學校的「掌舵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是次撰寫這篇文章,正正希望填補這一方面的空白,亦想藉此喚起各位同學、師兄對英華的關注,再作深入探討、交流,一起為學校略盡一點綿力。

輸,又如何?

隨着前朝元老的離開,不少同學都認為其麾下親軍將作「鳥獸散」,短短數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學界曼城」美名亦將於年內灰飛煙滅,塵歸塵、土歸土。
但這就代表近年不斷纏繞的「買人問題」正式告一段落嗎?
那未免太天真了。

大家也應該明白,一直以來「買人政策」能夠順利推行,除得力於校內數位領導層作推手外,其實亦歸因於在校友會上所得到的不少支持。
部份老一輩的校友,一直懷緬英華在久遠的年代曾打破喇拔之壟斷勇奪「玫瑰盃」的一段風光往事,期盼母校能透過「買人」政策廣招英才,再次一登龍座,重現昔日光輝。而校內的領導層,在要向家長交代成績的大前提下,聽到校友會「開綠燈」並且肯大開水喉支持時,自然卻之不恭。

買人政策的實行,縱將英華在足球、籃球等項目的成績推至頂峰,但亦同時衍生一連串問題(年前「星級運動員」的紛紛擾擾大家也有目共睹)。而最大的問題在於, 這個建於浮萍上的學界皇潮,必須依賴持續不斷的搜羅運動好手加盟才得以維持。校方以至校友,當看到學校於這些項目上稍有小成,嘗過了勝利的滋味後,當然不想失落冠軍,結果就令這項政策得以繼續推行,甚至有擴展之勢。

其實,英華輸不起嗎?

團隊精神的崩壞?

手球隊教練曾說:「運動的本質是勝利。」這點請恕我無法苟同。
請問,我們爭取勝利是為了甚麼?勝利的本質到底又是甚麼?
相較於單純的獎盃、虛榮,我們更該看重的是從比賽中所獲得的進步、英華仔所展現的愛校、團隊精神。

英華仔從來都是矛盾的一群。
在修頓的看台上,我們為着一群可能素未謀面的「英華仔」披上英華戰衣,為他們歡呼吶喊,同時享受他們所帶來的光榮。然後,回到校內,又不屑他們很多可能只顧打球、不顧學業,譏諷他們為「星星人」。大家,人格分裂了沒有?
買人政策的延續以至擴大,加強了勝利所帶來的虛榮感,更似乎蒙蔽了不少英華仔的眼睛。

打氣,並非為了捧起獎盃那刻的快感,而是要展現英華仔的愛校精神、告訴運動場上的健兒在其背後有一群強大的同學在支持他們。
在學界水運,我看到的是,大家去打氣的可能就為了 Social、走堂,比賽一結束瞬即作「鳥獸散」,難道這就是對英華精神的最新詮釋?
更應該問的是,何以我們只能在學界籃球比賽上看過「千人打氣」的盛況?難道足球、手球、網球等就不該受到重視嗎?而中西樂團、合唱團、辯論隊等,難道又沒有體育校隊那般矜貴嗎?

同學們,請記着,真正的勝利並非取決於頃刻的獎盃與虛名、而是在於別人對你的尊重、佩服。

輸,又如何?

莫智傑
一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這次小試牛刀,只觸及買人問題,但其實又豈止這麼簡單?
就我想到的,也起碼可多寫三四篇。
歡迎各位英華仔把文章 share 出去,一起討論一下,到底你心中的英華,還有些甚麼問題?
而我們,到底又可以做些甚麼?
唔。民主牆還在嗎?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