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載之結(上) – 走過的路


前言:
如果你有看遍《六載系列》前九篇文章的話,你應該已經猜到《六載之結》會說些甚麼。
一直也有不少人問我究竟何時會寫這個題目,我的回答總是「遲一點吧遲一點吧」
其實,我很早便決定了在《六載》的最後一篇文章才會寫這個題目。
倒不是因為時序的問題,而是因為這東西的的確確對我有着很大的影響。
或者,亦跟這題目的難寫程度有點關係吧。要把如斯龐雜、內在的事情給寫出來,於我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我選擇了先處理比較「易搞」的一些題目才再去寫這東西。
我想,既然這件事是我六載英華生涯的終點,把它變成《六載》系列的一個終結,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沒錯,這一篇文章所要談的正是「第三十屆英華書院學生會」。

正題:
還是無可避免要把敍述的起點給推前。一切,實在有必要從頭說起。
真正認識我的人也都很清楚,當學生會會長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在學生會選舉結束的時候,我曾經寫過名為《追夢》的一篇文章,裡面如此說道:

是一個夢想,一個自中三以來的夢想。曾經有不少人問我:「讓你選的話,你會當領袖生長還是學生會會長?」毫不猶豫,我的答案會是後者。或許你會覺得,領袖生長,拿著米高峰每天面對著千多人在說話,不是更有氣勢嗎?但,我始終認為,學生會才是一份真真正正的挑戰。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61884113125)

來到現在,一年過去,縱然當中有很多的風風雨雨,但如果你再問我一次,我的答案依然如是 – 學生會會長。

擂鼓升帳
我如果把組閣也計算在內的話,這一段學生會的旅程,大概歷經了年半的光景。
就常理以言,組閣時通常會有一個核心班底,然後其他人選不斷浮動,來來去去,好一陣子以後便會成閣。這個情況亦能夠套用「昭月」身上。當時的那個核心班底, 明顯就是「1E 四虎」(我、威、竣、宗) 和黎滔(其實黎滔也不算非常核心,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他拔不了尖的話,他參選的成數將會大跌;加上他與另外三虎並不算太相熟,相對核心成份便有所降低)。

我還記得,會考時份,作為一個勤奮的會考生,理應每天對着書本發呆才對。但我跟阿威卻來個反其道以行,考試期間經常「煲電話粥」,討論的並非甚麼會考試題, 而是來年學生會的大計。我想也沒甚麼人夠膽幹出這樣的事情吧?哈哈哈。會考過後,第一件事是要做甚麼?吃喝玩樂?去旅行?統統都不是。竟然會是呆在 inno pcc 日以繼夜的在開會,商討着未來的大計。(現在回想起來,會考完成以後那一段悠長假期,除了辦謝師宴跟籌備選戰以外,倒也沒做過些甚麼了。還記得自己說過想 在那段假期遊遍香港的博物館,結果當然就此作罷。)

只可惜的是,未到放榜的一刻,一切也未能作準。我們這個閣當然也難以倖 免。(談到這裡,我也不得不坦承。縱然我是當中的核心成員,但我也的確想過如果我拔不了尖「過檔」恆商的可能性。畢竟,我很清楚自己不是一塊很理科的材 料。留在英華考高考對自己似乎非有利的一件事。幸好最後還是順順利利。)結果麻,來來去去,又換了幾個人。到了八月中旬才真正齊人,組成「昭月」。其實最 後能夠「齊腳」,真的要感謝不少人從中穿針引線、擔當說客。我很清楚,有些事以一己之力是根本完成不了的。(該明白的就自便會明白。)

終於,有着同一目標的這八個人,凝合在一起,成了一輪「昭月」。

硝煙彈雨
打選戰的那段時期基本上可說成是近年來個人的一個低潮。不論是情緒上、能力上或是前路上,也彷彿突然墮進了深淵。
的而且確是一場很苦的選戰,有如置身槍林彈雨之中。
無論如何,也必須感謝我們的對手 – WE 所帶給我們的挑戰,跟我們合力上演了一場精彩萬分的選戰。老實說,那一場選戰的激烈程度(或許當時的旁觀者不是這樣看吧)實在是近年英華、甚至學界所極為罕見的。

那一場選戰,基本上可說成是一場宣傳戰。貼鏡、貼樓梯、拍片,方式之多、聲勢之浩大,前所未見。那時壓力實在大得要命,「諗計」、拍宣傳照、跑優惠、度稿、 打關係,全都壓縮在那二十多天內進行。事後回想,我們當時做過的東西,可能跟去競選區議會議席的候選人差不多(絕非說笑)。更甚者是,我們並沒有甚麼龐大 的勢力、政黨在背後支持。有的,就只是我們這八個人。還有,一直在背後力撐的很多好同學、好朋友。

我不可能忘記。分時間表、中一訓練營、印海報、影相、昭月報、竣家中那隻叮噹、華山絕頂,還有很多很多。回首,一切已是過眼雲煙。眨眼間,所有事,都已過去了。

縱然是苦,但確實是看見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光中有黑、黑中有光,或許成長,就是要我們學會去面對、去接受這些社會的現實吧。

 

電閃雷鳴
二零零九年九月廿二日。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的日子。是一個關乎夢能否達成的日子。
七時二十分,東京街大閘。最後努力、最後拉票。
八時正,禮堂、試咪。
出奇的有點平靜。或許真的有如考評局那句:「該做的做了,不該做的沒有做」吧。的確,很多事都不在你的控制範圍之內。

自己的表現我很清楚。一直以來也不敢重看當天的那段影片。因為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錯處,一切都已很明瞭,不斷在我腦海中重現。再看片段,只會把自己一次又一 次再打沉。但無論如何,那還是一次很寶貴的經驗。因為,沒有英華書院紐寶璐禮堂的經驗,又哪能走上伊利沙伯體育館呢?能由當初的一塌糊塗到後來的爛笑話狂 飛,當中,也真的經歷了不少。

選舉以後,一直在學生活動中心看點票。先開低年級,票不算高,還曾在安慰自己說沒甚麼事。後 來再開中四、五,抬頭再看,深知大勢而去。我還記得點票中途走回 6C,大家看到我的樣子也知道發生了甚麼事。但到了那刻,還能做些甚麼呢?已成定局的時候,最擔心的是反而到底我閣能有多少個跑出(又是明白的自然會明 白)。最後,結果倒沒與想像中相去太遠,只是有些數字令人嘖嘖稱奇罷了。

還記得宣佈賽果後我跟敬修打趣說宿命難違。他那一 番話倒說得對:「在英華選學生會會長,除非你有很高的知名度,或者極佳的演說技巧,否則都不會成功。」確說所言非虛。現實來說,在英華選學生會,除了小部 份高年級同學以外,很多同學(尤其低年級同學、或是對選舉有點冷感的同學)也只是看臨場表現來投票。其實選會長這個位置,其實根本就是先天殘缺。會長的演 辭中,談的多是些大理想、願景,空泛得要命。不同於其他位置,可以說很多很「爆」的實事,加插很多很多笑位。大家都清楚,低年級的同學,很多的思維就是那 個好笑、那個夠「爆」便投那個。對於當中的可行性、能否真正達成,你們其實並不太在乎。
想來這其實也是我一直希望搞選舉論壇的原因。因為, 只有透過選舉雙方之間的爭辯、互相質詢,才能使選舉中所談的一切變得更清晰、明確,而非只有雙方的「各自表述」,造成「混淆視聽」的出現。只可惜,實在是 太多的掣肘了,加上英華的論政氣氛不算熱烈,論壇這回事一直也沒有辦成。希望在往後,真能有機會達成我這小小的心願吧。

無論如何,英華書院第三十屆學生會正式成立。

何志威、莫智傑、黎梓滔、潘梓竣、陳顯宗、梁君逸、吳文豪、陳子傑
八個人,展開了這段不平凡的旅程。

發表留言